[攻略行空]与我们一起旅行-徽州纪行

9158APP 395 0

  与我们一起旅行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这是古人对徽州的向往与期盼。古徽州不仅山川秀丽,文风昌盛,民间习俗也自成一统。一直期盼走近徽州,步入那一个个白墙青瓦、高低错落的马头墙、精美的雕刻……

  徽州,古称歙州,又名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徽州府治今歙县,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1987年,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

  那里有我敬仰的胡适先生的故土、有风景秀丽俊美的黄山、有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的宏村……

  十一黄金周,我和嫚相约走近她。

  第1天---第2天:

  黄金周出行人之多堪比春运,没买到卧铺,K45北京出发,1500公里,上车没补到卧铺,19个小时的硬座,第二天清晨6:40,我们终于到达第一站---安徽省绩溪县,虽然一身的酸痛和困乏,还是难掩心中的憧憬与激动。

  胡适先生的故居位于绩溪县上庄村,出了站,海已经在站口等我们,海的家在黄山市黟县宏村—属古徽州辖区。明清时代有句俗话:“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源于徽州地区山多地少,资源有限。海也是二十岁左右离家外出习武学艺,现在北京教授陈氏太极拳,是位信奉佛教,与人为善的男孩。这次回家乡过中秋,义务做我们的向导,一起旅行。

  我们把大件行李寄存在绩溪长途车站。

  搭上去上庄的中巴,车上人不多,他们的谈话我一句听不懂,海说徽州各县城乡音都不同,连他都未见得听懂,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特色徽州方言。车上都是上庄本地人,出来绩溪县城办事赶集,因时间尚早,来县城赶集的人还没出来,回村的人少,胡适故居不是热门旅游线路,所以车上大概就我们三人是外乡人。海问我们晕车么?因为绩溪到上庄三十多公里在修路,一路会很颠簸。

  虽有心里准备,一路上的颠簸,似要把五脏六腑一起倒出来,车到之处,尘土飞扬。赶紧关闭车窗,屏住呼吸,心里却嘀咕着:颠颠怕啥,三十多公里山路,哪怕让我走上一天一夜,也断不会退缩。

  惦记着村口胡适三嫂的妹妹---曹诚英的墓碑,请售票员经过时提醒我们一声,我一定要下去驻足瞻仰的。前夜火车上的疲惫,伴着排山倒海的颠簸,头一阵昏沉,闭上眼迷糊上了。不知多久,售票员冲我喊到:前面就是曹诚英的墓,你们是现在下车,还是回来看。想着一车人等我们不合适,决定返回时再驻足。

  终于到了,村口立着块石碑,上书:“李唐望族聚居地,明经名门耕读村---上庄”

  传说李唐时代,皇室望族为了躲避战乱,来到皖南徽州一带,被这里的风光所吸引,遂留下定居,并自成一片,虽是邻县,语言却各不同。胡适家谱显示,胡适家族亦是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昭宗李晔的后代。

  走近胡适故居,远远迎接我们的是胡适先生的铜像

  故居宅门口:竖着“兰蕙书屋”的牌匾

  进入大门,眼前既是正房,典型的徽派建筑

  正厅正悬挂一幅兰草图

  书房木门的雕刻亦为兰花,栩栩如生,似有兰香溢出。

  新文化先驱胡适先生,具有圆满现代人格的谦谦君子,自喻为山野中走出的孩子。“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这首耳熟能详的台湾校园歌曲,作词者实为胡适,词采自胡适作品《希望》的第一节。

  兰为王者,香不与众草伍。兰为君子之香,胡适先生有君子之风,不知他的温和,雍容的性格,是不是与这满室的兰草有关。

  1917年胡适回乡与江东秀完婚的婚床,据介绍,这是老床,经历百年仍鲜亮如新。徽州人的卧房有个说法:一步进门、三步到床、四步撞墙。形容卧房都很小。胡适当年的卧房也如出一辙。

  胡适和朋友们游杭州

  右数第四人为胡适,右数第二人为曹诚英。

  曹诚英是胡适同父异母三嫂的妹妹,1917年,时年26岁,任北京大学教授的胡适,回乡与江东秀完婚,曹诚英是伴娘。胡适被这个小他11岁妹妹的才华和清秀所吸引,互生好感。1923年在杭州烟霞洞与曹诚英渡过了三个多月的“神仙生活”,这些日子是胡适一生中最闲暇美好的时光。

  二人一生相互关心爱慕,却因战乱聚少离多,1949年胡适去台湾前夕,曾去上海找过曹诚英,留下一句:“等我!”,胡适这一走,直到1962年去世,再无缘相见。曹诚英晚年回到徽州旺川老家,临死前,让亲人把遗骨葬在旺川,胡适回上庄村必经的路口处,等待胡适---她的嗣糜哥(胡适原名),终有一天会魂兮归来……,为他们的挚爱唏嘘感动。

  因为一车人在等候,匆忙瞻仰完曹诚英墓后,我们跟车回到上庄车站,已是中午时分,在附近饭馆吃了碗热腾腾的龙须面,坐车返回绩溪长途车站。

  取了行李,搭上去黟县宏村的长途车,绩溪离宏村大概二百多公里。

  一路很顺利,天蒙蒙黑时,我们已经到了宏村。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村落面积19. 11公顷,整个村依山伴水而建,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地势高爽,可挡北面来风,既无山洪暴发冲击之危机,又有仰视山色泉声之乐。八九百年前的建村者便有先建水系后依水系而建村的前瞻,所以使它有了水一样的灵性,这也正是它比其他徽派建筑的村落更具魅力的原因。宏村被誉为"画中的村庄"。

  海的家就在这里,海让我和嫚下车先等着他,过不多会,他骑着辆电动摩托来了,说先带嫚进村,可以不用买门票。我在村口的桥上等着他回来接我。

  桥的那头,红灯初上,椭圆的红灯笼高高悬挂在房檐,倒影印在水中,配着白墙青瓦的徽派建筑,嫣然一幅水墨画。尚未进村,就已让我领略到什么是“画里乡村”。

  大约十多分钟后,海骑着电动摩托复出现在我面前,说嫚在去的路上腿被磕到,受了点伤,心头一紧,她还好吧?上车,坐稳,扶好。突破村口关卡,一路疾奔过去,行人太多,跑不起来,换一条路绕过去,路况不好,一路颠簸得厉害,有点骑马的感觉,似要被甩下车去。

  终于到了客栈,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这里是海姨妈的同学家开的客栈。装修一新的木质客房,保留徽州老建筑风格,我和嫚被安排到客栈中唯一留有老床的房间。

  我喜欢睡老床,唯一不足的是我和嫚只有一床被子,让给姐吧。客栈里只有类似空调被的薄被了,老板又帮我找了床毛毯,也是薄薄的一层。

  先不管他,赶紧吃了饭去看月沼的夜景。

  月沼是一个半月型的水塘,水面有1000多平方米,很像半个月亮。月沼是宏村的中心,更是徽商妇们聚合的乐土,过去她们在岸边浆洗、在水边倾诉、在埠头垂泪,思念远方的亲人,叹息似水的年华,在无奈的镜花水月中寄托自己的梦想……

  禅宗讲:花未全开,月未圆;水满则溢,月圆则亏。我想,月沼的半月大概源于此吧。

  夜晚的月沼是否像羞涩的待嫁新娘?

  回到客栈,快速洗漱后睡下,海准备第二天清晨6点过来,带我们去看南湖和月沼的晨曦,去呼吸刚刚从睡梦中苏醒的乡村气息。

  夜里,薄被终于没有抵挡住寒冷,加之舟车劳顿,鼻子不通,感冒这回可是逃不过了。

  第3天

  清晨6点,我们准备好,打开房门,海已经在门外等候,这个傻孩子,不知何时来的?在外面静静守候着,也不去敲下房门。

  虽是国庆期间,又是旅游热点地区。清晨时分,还是人烟稀少,我们暗自庆幸。走不多会来到南湖,她的美瞬间将我们融化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随处可见的一幅幅中国水墨画~

  画桥

  如果说,夜晚的月沼似待嫁的新娘,清晨的南湖更如同静美的少妇。

  我们延南湖画桥往里走,复又来到月沼。

  等待清晨第一缕阳光洒下来,洒在月沼之上。时间差不多了,阳光没有过来,可能是被云层遮挡住了,静静的等待,啊~一缕金色出现在对面墙上,大家抱着相机跑到最佳位置,想把这一刻定格住……

  一位朋友看了照片说,静静的湖面,倒映的身姿,如同二十岁娉婷少女。

  待我们离开月沼,去到室内的景点,人开始多起来,团也一个接一个到了。

  徽州的雕刻同建筑一样精彩,包括石雕、木雕、竹雕……

  在我们参观的建筑物中可见一斑

  整个宏村为牛形古村落,牛的犄角就是村口的两棵五百年大树,一棵是白果树,一棵是红杨树,代表红白之事。这棵红杨树要6个人才能合抱过来,传说有喜事之人,围着红杨树转三圈,会带来好运……(可惜此处未留下照片)

  徽派建筑---宏村民居

  古朴的宏村,由流动的水系环绕,谓之牛的大、小肠。现在的人们仍用之洗菜、洗衣、做饭……

  海 带我们去宏村最高点,俯视宏村建筑群

  在海的四舅家吃过午饭,我们收拾行李,到公路口等待海早已约好的小车,准备向黄山进发,预订的是黄山脚下,汤口的福聚宾馆。路途大约三十多公里。

  之前嫚给的感冒药快客,原本只吃一粒的,多吃了一粒,药劲加大一倍。午饭时就已经有些恍惚感,他们的谈话对于我来说,恍如隔世。上车后,头愈加得沉,不一会迷糊睡去。不知过了多久,隐约谁在说,前方堵车,我们得下车走过去了。可身子却动弹不得,也十分得不想动。

  又不知捱了多久,车始终堵在那里,难以前进。海还是决定下车走到宾馆。一路是山区坡道,上坡,下坡,走了大约半个多小时,大概下午三点左右终于到了。

  时日尚早,海原计划要带我们去附近的翡翠谷,翡翠谷又称情人谷,位于黄山东部。也是张艺谋的《卧虎藏龙》拍摄地,峡谷中分布着大小彩池数百个。被世人惊叹为“梦境”、“仙境”、“幻境”……

  不一会,宾馆叫来小面包车,带上我们三人出发。

  很多来此拍摄婚纱照的新人

  情人桥

  翡翠谷和黄山的竹林非常茂盛

  桃源仙境般的游览一番,这里到处散发着清新、浪漫的气息,特别适合情侣来此留下甜蜜美好的印记。

  回到宾馆吃晚饭,天色已黑,我们开始盘算明天上山的事。之前在宏村时遇到一对来自上海的小夫妻,因为十一期间上山人太多,看样子排几个小时都上不了去黄山索道的摆渡车,到了黄山还要排长队买门票,之后再排2小时上缆车……他俩终于放弃了登山的想法。

  海有几次登山的经历,对黄山可谓熟悉,我玩笑说,黄山是他家后花园。可是十一高峰期登山还是头一回,都是为了凑我们的时间,真是连累他了。最后决定凌晨4点出发,宾馆叫车把我们先载到摆渡车处(私车不允许通过),排队买票,搭摆渡车到黄山东门。

  我们三人走到离宾馆两站地的一个较大超市,买了上山的食品和水,山上什么都奇贵,很有必要自带食物。我和嫚还各买了条秋裤备上。所有的食品和水都装在海的大登山包里,加上别的很多东西,我轻易都提不动,身材瘦削的海要背着他登山!

  第4天

  凌晨5点,黄山东门云谷寺索道入口处已是人山人海

  7点左右,我们终于坐上索道,向黄山进发。索道将会到达约700米高处,历时15分钟。

  索道上,观晨曦破晓,看云海沉浮

  下了索道,太阳已经完全露出了头,阳光毫不吝啬得洒下来,今天是个好天气!

  黄山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中唯一的山岳风景区,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黄山四绝"以及"黄山第五绝"—冬雪著称于世。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黄山集名山之大成;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峨嵋之清凉、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石、衡山之烟云、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我们考察了下,中国名山之中,黄山门票最高,有其中道理的。

  景区内有名可数的景点800多处。千米以上的山峰有77座,命名的有36大峰,36小峰。其中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三大主峰,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今年国庆,有报道说天都峰会在国庆期间临时开放(目前暂处于五年的封山植被保养中),由于天都峰在三座山峰中最为险峻,大多游客都盼着能一睹他的风采,我们自然也在其中。

  从东开始,向北攀登进发,人手一只手杖。嫚没有背包,除了腰包,一只手还得提着个袋子。她膝盖不好,最好能腾出一只手来扶。我遂把袋子接过来代劳,开始还好,慢慢的,两手占着,攀登照相都不方面。海看在眼里,二话不说,把一袋子东西拿过去,一股脑全装在大登山包里,分量愈加得重了。

  一路走来,奇松怪石,风景如画,气候宜人,心旷神怡……

  狮子峰---猴子观海,

  据说,再过几百年,”猴子”将被风化掉了

  秋色黄山

  北海宾馆外的帐篷

  传说中的连理树,想必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故事……

  木子夏里《做你的红颜知己》

  海 带我们走西海大峡谷,这是旅行团到的比较少的地方,此处风景独好,分一环二环,可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尽观黄山美景。

  峡谷深处

  黄山松

  峡谷的秋色

  点缀的红叶随处可见,给黄山增添一摸俏丽的色彩

  这支可爱的歪脖松树,嫚曾说想把她摘回家去

  海让嫚“手抓松枝”,留了张影,全当采摘到了吧

  山路崎岖蜿蜒

  从西海大峡谷回来,我们来到预订的西海景区,丹霞峰下的排云楼宾馆,办理入住,已经是下午4点过。

  从早上出发到现在整12小时。

  十一期间,黄山顶上宾馆房间爆满,我们已经是十几天前预订的了。6人的房间,每人报价360元,比平时价格高了三倍。宾馆外的空地上还支着许多帐篷,夜晚山上风大,不冷是假的!一打听,即使这样,每顶也在500元左右,还得是提前预订。住帐篷可提供热水,但无法洗澡。此时的我和嫚暗自庆幸,不仅能睡在温暖的房间内,还可以洗上热水澡。

  进到屋内,6张床全空着,其他4人还在外面飘着。我们选了位置最好的下铺和上铺。停当下来,才感觉肌肉酸疼……再不想挪动步子。先洗澡,不然人全回来了,卫生间不够用的。

  洗澡出来,桌上放着热馒头和鸡蛋。嫚说是海送过来的。白天登山时,见着一女孩坐在石阶上吃小白面馒头,突然感觉是那么的香,我也好想吃……,海真是个细心的男孩。

  不知疲倦的海要去附近的丹霞峰拍晚霞,嫚是不去的,从我内心不想错过落日余晖的绚丽,可是又怕第二天的山路坚持不下来,只好放弃。

  一天下来,负重的海却感觉不到什么累,他告诉我们,爬山后从来不会腿部肌肉疼,海自 武,后教授太极拳,身体始终在运动伸展状态,原因大概如此吧。我们还是太缺乏锻炼了。

  嫚带来的红花油是个好东东,擦上一会功夫真就不怎么疼了,嫚说她第一次擦这药也倍感神奇,被人说成是活脱脱给红花油做广告。

  黄山的晚霞,如此得绚烂多彩,下次有机会回黄山,一定不要再错过了!

  房间另4个人回来了,她们是一个团的,明天一早也准备去看日出,不过她们团安排的是去较远处的光明顶,大概要摸黑走一个小时山路。海的安排是去附近的丹霞峰,从排云楼爬上去大概20分钟。明日日出时间是6:02分,我们决定5点出发。

  第5天

  6人一间房,三对上下铺。一夜没睡踏实,凌晨3点刚过,同房的人就起来洗漱、吃方便面……朦胧中听说,昨夜楼道里都有人搭床住。等她们离开,我和嫚也起床准备。

  虽是仲秋,夜里山上的温度很低,外面似有山风,感冒没好,衣服也单薄,离开的4人仿佛都穿着棉袄羽绒服,嫚也有备无患的穿着挡风的冲锋衣,不禁暗自担心起来。

  5点快到了,海敲门进来。从包里拿出一件他的外套让我穿上,又掏出两件雨衣,一薄一厚,因为嫚的冲锋衣比较管用,遂又将厚雨衣给我套上挡风。让嫚也套上雨衣。

  出发,漆黑一片,只听见山风呼呼作响。海在后面照着手电,嫚和我走在前面,逐渐的,后面跟上不少人,都是去丹霞看日出的。一路上行,台阶越发得陡,脚步声夹杂着喘息声,夜路的不安伴随着兴奋。一个拐弯处,海突然抓住我,令我停下脚步,并轻声呼叫前面的嫚。原来他认得一个绝佳的看日出的平台,很多人没发现的。不然,所有人都涌到一处,别说看日出了,站都成问题。

  平台处站好位置,喝口热水,等待……远处天边有点泛红,我们的心也跟着提起来,海却说今天云层厚,不一定能看到日出。红光开始向上下左右四侧扩展,亮度也逐渐加强,观日的人在身后聚集的越来越多,大家兴奋得掏出相机、手机,定格……,海让我们留在这,他要快速继续往山顶上爬,我说那里肯定没处站脚了,他笑笑,有办法。后来才知道,他爬到岩壁上去拍摄了,那里是不挤,因为没人去得了,我和嫚都埋怨他不要命了!

  日出整个过程回放:

  第一时间

  第二时间

  第三时间

  第四时间

  太阳公公刚露头,又缩回去啦,真让海给说中了!

  虽有些许遗憾,但还是满足了,有过程就够了,不是吗?

  从山上下来,天已大亮。我们回到宾馆吃了早餐,退房。背上行李,继续下一站的旅途。

  这一天,我们游历了飞来石,光明顶,海心亭,鰲鱼背金龟,鰲鱼洞,百步云梯,莲花峰,迎客松,天都峰……

  从海心亭去鳌鱼背金龟的路上,云层越来越厚,今天是阴天,一路上,人也越聚越多,大批的旅行团都到了,排着队,只能慢步前行,突然掉起了雨点,我们一阵紧张,因为三个人,只有两件雨衣,我虽有伞,山上风起时,伞是不起作用的。

  好在雨不大的下一阵,停了。

  阴阴的天空映衬下的黄山,别有一番景象,远处叠嶂的山峦在云层中,像极了一幅幅中国水墨画……

  黄山不仅俊美,在这个仲秋时节,更让我们领略到她妩媚的一面。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天若有情天亦老,梦里花落知多少?

  以下幅画又带给你怎样的遐想?

  红楼梦中人,遥望飞来石

  如织的游客,热闹的旅途

  《迎客松》

  有客自远方来,不亦乐呼!

  小平同志亲点的迎客松,游人如织的围绕周围摄影留恋。

  心境高远中,每一株黄山松似乎都静候在那里,为每一位游客迎来送往。

  此行的愿望,是能攀登黄山最险峻的山峰---天都峰,天不遂人愿。天都峰最终没有如约在国庆期间临时开放,很多人聚集在他的脚下,仰望着他俊美的身姿。留下遗憾。

  天都峰的险梯

  大约下午一点,我们开始从天都峰半山腰,拾阶而下。

  走了两天山路,嫚的膝盖疼得打不了弯,我真佩服她一路坚持了下来。不过她有自创的秒招---倒着下山。我也一试,确实膝盖不吃劲。数不清的台阶,嫚就是这样倒着走下来,还教授不少其他腿疼的人倒着下山,简直成了黄山一景!

  还有这第二景,下山的路,我们都想甩掉手杖,却不能扔,还要还回宾馆,我和嫚的两根,加之海冒着极大危险,跃下栏杆帮嫚拾到的另一根,共三根手杖都插在海的背包两边,所到之处,好奇之人打趣道:“背着手杖走山路,真是一景!”

  除了这景致,一路走来,听到的言语也颇有意思。下山路上,两个女孩坐在石阶上歇脚,一个女孩感叹:“天都峰不封,我疯!”此来黄山,天都峰开封,必登之。对小女生来说,登顶也必先拥有足够的勇气和体力。可见黄山的魅力。

  半山腰,路过一个水果摊,老板悠闲得在那里吆喝:“高贵高贵,越高越贵!”好嘛,高贵的出处原来在这里。就黄瓜而言,在光明顶上一根5元,下到半山腰是10元3根,再往下走是3元2根,真应了那句话呀!

  终于下到慈光阁,由后山出黄山。

  黄山,再见了,我还会回来的!四季更迭,阴晴雨雪,尽情展现不一样的美,我为你陶醉……

  回到聚福宾馆,取上行李,在门口搭乘上去黄山市区(屯溪)的中巴车。

  景区距离市区大概60公里。

  两天的黄山之旅结束,身体放松下来,眯瞪了一路,大概下午5点过,我们到达市区屯溪的华山宾馆,一进门,有人在办婚礼。哈,这里的婚礼是下午办的吗?沾沾喜气儿!

  入住,洗澡,换衣。再出门,夜幕已经降临,海准备带我们去逛传说中流动的清明上河图---屯溪老街,华灯初上,夜游老街,不错!

  屯溪老街历史悠久,始建于宋代,它是由新安江、横江、率水三条河水汇流之地的一个水埠头发展起来的。开始时只是一段尺形的“八家栈”;伴随着徽商的发展,屯溪老街不断趋向综合型的商业街,清朝康熙年间,老街已发展到“镇长四里”

  老街牌坊

  黄山老街口客栈是一家极具徽州特色的酒店

  老街上鳞次栉比的商铺

  平常茶,非常道

  屯溪老街的茶馆、茶社比比皆是,中国的十大名茶,黄山地区就占了三样: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

  前两者为绿茶,后者为红茶。

  对于我来说,源于养胃的功效,更偏爱于半发酵的乌龙茶,和全发酵的红茶。当然清香的绿茶也偶尔品茗。

  进到一家规模较大的茶馆,听茶艺小姐娓娓道来,品茶香,吃茶点,美哉……

  大概是空腹喝了些绿茶,腹中有了感觉,还是先吃再逛,我们来到“徽菜人家”

  一进门,热气腾腾的一锅锅菜,已经在那里守候食客的到来。

  我们以最快的速度,点了富有徽州特色的,臭桂鱼、徽州毛豆腐、干笋烧肉、黄山蕨菜。之前在海的四舅家第一次吃到臭桂鱼,闻起来臭,吃起来却口感香浓。这次毫不犹豫再次青睐于她。

  据了解,徽菜,是徽州菜肴的简称,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由于从事这项经营者,绩溪人最多,故有人把绩溪称作是徽菜,徽州菜,不能等同于安徽菜。徽菜来自徽州,离不开徽州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提供的客观条件。徽菜系在烹调技艺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较少,重油、重色、重火功。

  徽菜的形成与江南古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饮食习俗密切相关。绿树丛荫、沟壑纵横、气候宜人的徽州自然环境,为徽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徽菜原料。

  徽墨.歙砚.宣纸

  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历代文人雅士都喜爱。砚以广东端砚与安徽歙砚为尚;墨以徽墨为工(徽,即古徽州,今歙县);纸以宣纸为最(宣,即安徽宣州,今宣城)

  第2天,我们到达的绩溪上庄,当地出了两位名人,除了胡适先生,另一位就是生于1742年的,徽州墨业创始人---胡开文,清代乾隆时制墨名手。

  真正让他成为一代药墨宗师的是他创制的八宝五胆药墨,他以熊胆、蛇胆、青鱼胆、牛胆、猪胆等,和入水牛角、羚羊角、蟾酥、珍珠、牛黄、麝香、朱砂等8种珍贵药材入墨,加入木材制成了凉血止血的八宝五胆药墨,治疗阳症有奇效,尤其对皮肤病、咽喉疾病、口腔疾病、痈疽疮疡、无名肿毒、症瘕积聚、关节疼痛、血症等疗效明显。

  歙砚,因产于歙州(州府即今安徽歙县)而得名。以婺源(古属歙州,今属江西)龙尾山下溪涧中的石材所制最优,故歙砚又称龙尾砚。唐开元年间已有生产,南唐时形成一定规模。歙砚石具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嗀里,金声而玉德”等优点。按天然纹样可分为:眉子、罗纹、金星、金晕、鱼子、玉带等石品。

  隆重介绍下我喜爱的徽州小吃:徽墨酥、黄山烧饼

  徽墨酥主要是黑芝麻,精面粉制成,在茶馆品茶时第一次尝到,感觉和以前吃的类似的食品味道更香浓,细腻的口感,入口即化,只留下满口芝麻香。由于颜色黑如墨,故名徽墨酥。真可谓酥如其墨也。

  黄山烧饼

  海一到烧饼铺,就径直走过去,这位徽州当地男孩那么喜欢此小吃,味道大概不一般吧。刚出锅,热热的,咬开一口,梅干菜、肥猪肉粒,四个字:咸香酥脆。

  在京就听说徽州的梅干菜好吃,我和嫚不由分说,一人先来一袋。

  逛到现在,时间不早了,出了老街,在老桥上留了影。一看时间,已是晚11点,虽意犹未尽,碍于明天早起赶火车,打道回府。

  第6天

  早晨6点,华山宾馆开早餐,餐后6:30,打车10分钟,赶到黄山火车站,搭乘去南京的快车,6小时后到达南京站,南京站乘地铁,半小时抵达南京南站。再乘高铁,历时4小时回京。

  北京南站,三人告别,完成此次难忘的徽州之旅。

  我和嫚衷心感谢山中走出的徽州男孩---海,旅途中给予我们的贴心照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小身材、大丈夫也!

  海的下一站目的地---西藏,

  愿你接下来的旅程更加精彩!

标签: 破晓传说攻略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