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违法行为有哪些?微信群违法行为有何处罚?

9158APP 0

微信群违法行为有哪些?微信群违法行为有何处罚?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内容,与微信群的违法行为有关。如果你也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那就请跟随小编和我一起来看看吧!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疑惑,同时我也会分析一下微信群中违法行为的处罚。

1、微信聊天记录可以作为证据

根据《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

视听资料包括录音资料和录像资料。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方式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对于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录音、录像资料,适用电子数据的规定。

本文建立了聊天记录可以作为民事案件证据的制度,但如何判断聊天记录的真实性呢?

如何识别聊天者的身份、如何识别聊天内容的严重性等,都需要从信息技术、信息安全、司法实践的角度进一步完善。

2.微信群中不当行为可能引发的民事侵权

1、侵犯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

网络世界崇尚自由,但你还是需要遵守法律,不要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微信群也是如此。在微信群中,最容易发生的侵权行为就是侵犯人格权。侵犯人格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侵犯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其中最突出的是名誉权和隐私权的侵犯。侵犯权利。自《侵权责任法》以来,隐私权被法律明确界定为人格权的一种;

在侵权责任法出台之前,侵犯隐私权案件一般以侵犯名誉权为依据进行认定。对于侵犯隐私权、名誉权的行为,可以要求侵权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一条规定:“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道德,侵犯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的,受害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你向人民法院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QQ截图20180114210518.png

微信群中是否构成侵权的判断与现实生活中没有太大区别。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七个问题:“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责任,应当以受害人的名誉受到损害、行为人的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及其造成的损害后果,行为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且行为人有主观过错。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应当认定为侵犯他人名誉权。

未经他人同意,发表他人私人资料或者以书面、口头形式公开他人隐私,造成他人名誉损害的,以侵犯他人名誉权论处。 “所以,在微信群里要谨言慎行,尊重他人。

3.微信群中不当行为可能引发的刑事犯罪

1. 诽谤

《刑法》第246条规定:“公然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公共监视,或剥夺政治权利。犯前款罪的,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以外,应当告知后处理。”专门制定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罪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规定。从上述法律规定我们可以知道,微信群中的不当言行可能构成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