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hop最新关注
不久前,罗振宇停止更新视频,随后放弃了1600天坚持的事情,不再直接发语音信息。近日,罗振宇携APP举办首届知识发布会,向知识付费发起全面进攻。
无独有偶,知乎随后高调推出了新产品门户“知识市场”,用户可以直接购买知乎直播、知乎书店、付费咨询等所有付费产品。为了保证市场的健康发展,知乎还推出了一系列市场化机制:如7天无理由退款、升级评价功能、流量补贴策略等,这无疑预示着市场化的到来。知识付费电商时代。知乎也在努力将自己塑造成商时代的知识电商“天猫”。
付费知识上半年:不乏热门产品,但问题频发
互联网背景下,各类免费内容爆发式增长,信息量严重超载。消费者发现,当消费大量重复的低质量内容不再带来好处并增加自己的时间成本时,他们就会为高质量内容付费。意志变得更加坚强。
因此,2016年,知识付费元年,知乎、分达、Get等知识付费平台应运而生。许多热门知识付费平台也应运而生。罗振宇、李笑来这样的知识V可以说赚得盆满钵满。钱有很多,但随着市场下沉、产业链扩大,知识付费的很多问题不断出现。
———— 1、知识付费普及度下降
目前,知识付费呈现出这样的画面:各种“知识付费”产品不断增加,但用户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大量用户无法感受到过去“知识付费”产品的价值,影响了用户的体验。说到知识产品的复购率。
一方面,相当一部分用户购买知识产品只是为了解决短期问题,解决后短期内不会进行二次购买;另一方面,用户有冲动消费,在某一时刻购买大量付费知识产品。后来发现很难消化,进而影响了二次消费的意愿,这也导致目前知识付费的热度开始下滑。据了解,今年3月以来,越来越多举办在线付费讲座的平台经营者和讲者表示,“报名后按时来上课的用户越来越少”。
———— 2、网络版权保护难点
对于知识付费来说,版权问题一直是难以逾越的巨大障碍,文字和音频内容的盗版仍然被禁止。以知乎为例。去年,它与淘宝、闲鱼合作查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200余起。
知识产权的模糊性始终导致许多侵权行为难以界定。一些商业网站将知识付费内容重新命名为自己的原创内容,但用户却面临证据不足而无法维权的情况。目前,知识付费用户进一步下沉。这个问题将会变得更加严重。
———— 3、缺乏内容筛选和推广机制
目前知识付费平台主要通过IP和用户评价来解决这一短板。但IP化和用户评价都会产生迎头效应,挫伤后来进入的知识生产者的积极性。可见,未来当知识IP价值进一步提升时,平台如何推送、筛选、推广优质内容,以及孵化新IP,将直接决定后续的成败。知识付费战争。
另外,知识付费与在线教育不同。它呈现的内容相对碎片化,因此也缺乏相应的标准化评价体系。建立合理的内容筛选和推广机制成为新的问题。随着知识付费内容的不断增加,这个问题将变得更加尖锐。
知乎显然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因此在诞生11个月后,知乎Live就决定提前迈出下一步。
知乎推出“知识市场”规范知识付费打响下半场战役
5月17日,最新版知乎APP一级页面为用户呈现了最抢眼的“市场”新入口,汇聚了知乎直播、知乎书店、付费服务三大类服务。咨询。此举显然是在告诉用户和竞争对手:我已经率先集中管理付费内容,打造天猫式的知识生态系统。
事实上,早在去年12月3日,喜马拉雅FM就推出了“123知识嘉年华”,对标淘宝双11实体产品知识市场。然而,它实际上并没有创建一个集中管理区域。错过了探索的机会。这次,知乎市场严格区分了付费和免费的社区内容。它利用电子书、知乎直播、在线课程、在线一对一付费咨询等方式,以明确的价格、优惠的机制销售知识,并成为一个知识版的天猫。
知乎为何采用类似阿里巴巴的运营模式?很多人不知道知乎背后的用意。如果我们用天猫购物的思维来看待这个“市场”能给知乎带来什么,或许会更加清晰。
首先,电商产品需要量大、品类多。基于现有的社交关系和关注关系,知乎的“市场”现在包含了足够丰富的知识“商品”类别和主题。据悉,知乎直播已举办超过2900场次,参与直播人数超过269万人,用户复购率达到43%。 Live深刻改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习惯。首先,满足不同场景下用户的不同需求。其次,这个中心化的入口可以更有效地收集UGC,从而为知乎带来更好的内容输出;
其次,电子商务有更直接的产品销售途径。相关数据显示,从获取信息的能力来看,27.6%的人经常想要获取特定的信息或资源却无法做到,50%的人偶尔会这样做。过去,很多用户在知乎社区寻找Live、电子书或付费咨询时,会走过很长的路,这大大降低了付费用户的转化率。如今,LIVE、电子书、长尾话题、职业规划等话题清晰地摆在用户面前,再加上根据用户搜索行为、社交关系、关注关系等数据和兴趣的智能算法推荐。社区,让用户享受便捷的服务,感受到平台的诚意,付费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
最后,电子商务之后,知识付费者将更加安全。现在很多平台只炒热门产品,大多抱着赚一票就走的想法。他们不仅欺骗公众,还毁掉了自己的品牌。最终只能是追赶别人,甚至损害知识付费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知乎升级市场机制显得意义重大。一方面,7天无理由退款、用户评价、直播赞助商押金等机制足以吸引用户关注并促使他们付费。另一方面,对高评价演讲者的流量补贴以及与闲鱼淘宝合作开辟绿色通道防止产品侵权等,知识卖家的利益得到了保护,整个知识生态系统得以健康运行。
综上所述,从最初的产品打磨、功能和体验优化,到各类主题、内容、使用场景的探索,再到一系列市场化机制的推出,知乎显然有着清晰的规划和长远的规划。计划。而对于行业来说,知乎敢于站出来,围绕用户需求和自身情况,积极探索和推出知识市场,成为“知识付费”新规则的制定者,势必推动当前热门的趋势。以及冷知识付费生态系统。标准化,所以未来更多的“约定”将被彻底颠覆。
行业将进入淘汰阶段,未来知识付费可能会完全电商化。
由于知识付费的本质是让更多的人愿意通过交易手段分享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并通过市场规则和便捷的互联网传播实现信息的优化配置,因此知识付费行业必将直接转型和转型。融合的。现有的教育业、出版业、广告业、咨询服务业已成为规模超过万亿元的巨大产业。
知识付费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但随着资本的支持和创业者的涌入,这个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目前,平台级玩家和龙头玩家占据了整个行业的大多数。除了知乎、哥达、分达、喜马拉雅四大阵营外,微博、微信等巨头也对这块美味蛋糕垂涎欲滴。尤其不容忽视的是,在站台电子围栏围成的赛马场外,“野”势力甚至已经悄然蔓延。
一个名为DK房产频道的账号通过购房类和当地房价报告实现了165万的销售额;专注于农业管理的账号“联农创”,年费会员售价99元,还提供“合作经营专题课”、“补贴申请专题课”等极其垂直的专业付费课程,销售额35万元; 《一带一路内参》销售商业情报,销售额达121万元;付费订阅陪读的、教选股的、教写字的、教人缝纫的、教人做跨境电商的……这些都进入了知识付费的淘金热。过去几个月。
如今的知识付费正在被一些平台玩家蚕食。此外,它还悄然被高度去中心化的知识生产者(包括自媒体)包围。至此,平台与去中心化之战已经打响。这场战争的下半场如何取得胜利,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对于从业者来说,用户的核心消费因素是内容质量。可见,要想成为知识付费的最终赢家,就必须围绕用户精心打造真正好的付费产品。也就是说,只有建立制度,在充分保障消费者权益、提高满意度的前提下,用户才能够长期复购、消费。这也将使优质内容获得更多的流通机会,从而获得获胜的机会。
对此,知乎率先推出“知识市场”,帮助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此次推出的知识市场,不仅开启了知识付费的电商蓝图,推动行业走向规范化,而且利用了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率先开启知识付费综合电子商务时代。当然,电商模式并不是唯一的最终形式。如何规范知识产品的商业化,将是未来知识付费下半场更为重要的战役。
请持续关注HiShop微商城专栏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