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刷屏营销的坏处是什么?在朋友圈做营销的卖家们又是如何看待呢?
近年来,由于微信的成功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信。因此,它成为许多商家竞相宣传自己的公司和产品的地方。他们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微信刷卡营销。这种方式虽然对商家有利,但会严重影响大家的微信体验,让人不得不抱怨。
“进入朋友圈就像进入淘宝。”这或许是对当下微信朋友圈营销火爆程度最直观的描述。用户总数超过6亿,活跃用户超过3.5亿。这使得不少商家将目光聚焦在微信朋友圈这个拥有海量用户的“地方”,利用朋友圈的传播渠道来销售产品。
就连网络作家“卓猫老师”也忍不住在个人微博上吐槽:在这个全民营销的时代,好“大V”朋友都开始开淘宝店了,朋友圈里的朋友全都是据该公司产品介绍,社区App中的邻居都在卖衣服、鞋子和蔬菜。当工具变得极其方便时,商业也变得无处不在。你永远不知道你关注的哪个人会成为下一个淘宝店主,你也不知道哪个朋友会成为下一个代购。社交网络正在从“自媒体”走向“自营销”时代。
然而,也出现了各种问题。于是有人预言:“社交始于交友,发展于炫耀,终于代购”。这样看来,营销泛滥或许就是微信朋友圈生态毁灭的开始?对于这个问题,谁也说不准,但南方日报记者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对朋友圈营销确实有些“恼火”。
对于微信朋友圈刷屏卖东西的做法,不少网友表示反对。
杨女士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典型例子。去年,她曾通过闺蜜推荐,关注了一个在美国做代购的微信。她请他帮忙购买一个剑桥包。然而,收到货后,她发现货不对劲:“我以前用过这个,包是正品,所以你收到货的时候就知道不是正品,但你收到的价格是正品价格。”
杨女士曾经有过退货的想法,但想到这是闺蜜的善意推荐,不想得罪任何人,最终选择了承受这个“哑亏”。但从此以后,杨女士再也不敢轻易相信微信朋友圈里的营销人员了。
苏苏也属于坚定的“封堵”派。凡是在朋友圈卖东西的,不是“拍马屁”的,也不是好朋友的,都会“屏蔽”他们,坚决屏蔽他们在朋友圈的信息。刚从IT巨头公司辞职创办新媒体机构的苏苏虽然经常在朋友圈宣传自己公司的信息,但她对那些靠“发帖”的笨拙“三步走”的人一无所知。订单、炫耀业绩、发布好评”。 “做朋友圈微信营销的人似乎更受不了。
“没有好的产品,没有售后服务,根本没有用户体验,甚至不需要开网店、服务号、公众号,我们专做一站式销售,对待商业信誉“什么都没有。这和传销有什么区别?把这种营销称为‘微商’,真是毁了‘微商’这个名字。”苏苏说道。
杨女士和苏苏的例子并不罕见。在各大网络社交平台上,你可以轻松搜索到很多被骗的案例。综上所述,这些案例暴露了朋友圈营销的诸多弊端:价格虚高、质量无保障、售后服务缺失、缺乏第三方保障和监管。一旦出现问题,卖家随时可以“消失”……
南方日报记者专门在南方网发起了一项关于微信朋友圈营销的容忍度调查,题为《你对微信朋友圈卖东西很烦吗?》调查结果显示,至少有30%的网民对朋友圈营销持否定态度。其中,15.4%的网友表示“我好烦!每次都拉黑所有人”,15.4%的网友选择“我被骗了!质量”。不好,售后服务差。”
卖家怎么说
浏览朋友圈也要有“底线”
对于买家和网友的投诉,在微信朋友圈做营销的卖家有何感想?
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几位在微信朋友圈从事营销的资深卖家,但他们表达的更多是“诚意”。
前奥运冠军劳力士辞职后,开了一家名为“吊宝”的淘宝店,成为阿里巴巴上市的八位“敲钟人”之一。很多人建议她赶紧“兑现”自己的名气,好好推销自己。店里,但她的朋友圈和微博并没有变得更热闹。她开玩笑说:“自从‘沦落’做生意以来,我已经没有太多时间看微博了,有网友说我不做好本职工作,不宣传自己的店铺。”但在采访中,她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在朋友圈不活跃的真正原因。一是因为我的性格不那么活跃;第二是我销售的产品是价格比较高、比较小众的珠宝首饰,不像普通的服装等产品能够吸引大家的认可;三是她更坦白地说了原因:到目前为止,无论是通过微信还是朋友圈,营销效果都不理想。即使浏览量很大,也很难转化为销量。 “说实话,我不知道怎么做朋友圈营销。我还没想明白。”
与老李石相比,从天涯社区新媒体总监的位置跳出来打造原生态农产品电商品牌“普石”的梁树新,显然更擅长在朋友圈营销。他公开宣称的目标是在一年内积累1000个对普驰忠诚、热情的核心客户,提供有限的产品,服务有限的人群。这就是Puchi的哲学。
不过,他一开始也走过了近两个月的“弯路”。作为横跨IT、媒体、慈善和电商的名人之一,梁树欣目前拥有近16万微博粉丝和2000多个微信好友。起初,他以为有了这些基础,自己就可以发布广告了。但没想到,结果却是不熟悉的朋友直接“屏蔽”了他,而熟悉的朋友则直接跑来吐槽:“天天刷屏也不够,就算发笑话!”
现在他已经认识到,作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交电商”,营销要做的就是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寻找、培育、发掘、维护、拓展客户群。本质上,它是靠口碑生存的。因此,我们必须保证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热情、有情、有趣的方式与客户交朋友。相反,如果我们只顾急功近利,那就只顾利益,不顾人。声誉很容易被毁掉。所以现在他把昵称改成了“原来的大叔”,同时变身为朋友圈里勤奋的“小丑”。风骚、可爱、情感什么的他都能做。哪怕是做蜂蜜促销,也得从回忆和朋友开始。友谊的故事开始了。就算是打一轮花生油折扣,他也得先设计一个猜价游戏。哪怕他是微信服务号,也要努力像媒体一样提供好看的内容。如今他已经开始打造线下客户群“梁品慧”,也在追求“比生意关系更深的友情关系”。
当然,卖家有很多,鱼龙混杂。有的没有底线,有的有底线仅限于“晚上10点后刷屏”,还有的则讲究名气、可信度、情怀、故事、趣味、真诚。他们是哪些卖家?朋友圈商战你能赢吗?也许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微观调查
“在微信朋友圈卖东西,
你很烦人?”
业务必须基于
在信任的基础上
专家怎么说
“以前传统的营销方式是‘一对多’,虽然覆盖面大、传播广,但沟通、互动、服务都比较有限。朋友圈营销是建立在朋友之间信任的基础上,可以实现‘点对点’。”点对点的精准推广和互动,更贴近消费者,所以效果更好。”对于微信朋友圈营销,广东省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这样评价。
GWEA创始人、品牌营销专家张兴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微信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和互动营销平台,这是其他渠道无法比拟的。从商家的角度来看,利用这个平台进行营销并没有什么错。
但在肯定朋友圈营销优势的同时,他们也承认,周围的朋友对朋友圈营销的态度相当两极:要么通过朋友的推荐找到自己喜欢的产品,要么厌恶与朋友做生意。 “我自己也不反对,只要卖家把控营销的方式和频率就行。”黄文杰说道。
对于微信朋友圈营销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黄文杰认为“一棒子打不死他们”。他表示,朋友圈营销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只是嫁接在传统商业体系上,提高其效率和效果的一种手段。所以,它本身并无所谓好坏,就像刀无所谓正义一样。或邪恶,这完全取决于谁在使用它以及出于什么目的。他认为,“任何生意都必须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而信任延续的关键在于信用。无论是朋友圈营销还是微商,都不例外。现在作为新生事物,必然要经历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流程和声誉必须成为淘汰机制的一部分。在系统的信用体系建立健全之前,只能期待卖家自我约束,平台信用保护措施尽快落地。”
在张兴看来,朋友圈卖东西信息泛滥也与微信自身对电商探索不够有关。 “微信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沟通的渠道,在这方面其实也做得很好。但是,在满足用户的购物需求方面,微信的探索比较粗糙,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也为企业提供了机会。”许多商人。”他认为,在微信朋友圈卖东西,其实是用户需求的体现。 “微信朋友圈可以无限开放,也可以可控,也可以不开放。用户其实可以选择。”
朋友圈营销
不只是“刷屏”那么简单
建议
可以预见,随着“双十一”临近,朋友圈营销现象将会愈演愈烈。拍拍网总裁蒋迎春对此感到担忧,“可能会对用户造成相当大的干扰”。据了解,作为微店的“正规军”,拍拍微店于今年10月上线,但在蒋迎春看来,微信朋友圈“刷屏”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当今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交易?这种交易方式到底是什么?它是否能为这一代年轻人、这一代社会的购物人群所接受和接受?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探索的,以及什么?”我们要做的是有温度的交易。”蒋迎春举例说,微信朋友圈营销中有一个有趣的案例:一位朋友跑步时总是吃蛋白粉,原本去京东、淘宝购买,但现在专门卖蛋白粉的海外商家都在还有微信商家。他们在拍拍也有商店。他可以随时通过通讯工具进行微信聊天。商家讲蛋白粉怎么吃,怎么吃。跑步时肌肉会更好。通过情感沟通,一两个月后我会再发一封。
“未来生活中更多场景可能需要这种聊天、购物的体验。”她总结道:“归根结底,微信的营销行为应该让消费者放心购物。一个过程,一个自然的过程,一个自发的行为,而不仅仅是‘刷屏’。”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朋友圈刷屏营销有哪些弊端?这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树大招风。微信这棵大树确实吸引了很多商家和商家。不仅是微信群,微信朋友圈也充斥着广告。有些人甚至以自己的名义添加普通用户来打广告。它确实很普遍。每个人都需要做好预防措施!